走出创新盲区,将窘境变为新机遇
2月20日晚,润扬大桥团委组织开展第一期“阅读启智,终身成长”青年职工读书会,共读美国管理学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著作《创新者的窘境》。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彦参加读书会。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是美国哈佛商学院的知名教授,他以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颠覆性创新”理论闻名于世。《创新者的窘境》作为克里斯坦森的经典之作,被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20本商业图书之一。该书借助过往的现实案例,分析了具有领先地位的大企业和一些新兴企业在面对市场发生延续性或破坏性创新时的价值主张和行动方式,这些价值观是如何推动这些新兴企业逐渐占有更大的市场,又使领先企业逐渐丧失市场主导权。作者希望企业领导者、投资人及企业顾问等能够提升在市场变革发生时的应对能力,而非应对变革的标准答案。
延续性创新与破坏性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价值是什么?价值网络如何影响企业的创新路径?企业在面对破坏性技术时,如何准确评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青年们围绕这些问题相互激发、表达观点、深入讨论。青年们说:在书中,克里斯坦森揭示了创新的形式及影响,他让我们认识到世界正处在一个高度变化的进程中,应当警惕、重视并利用不同的创新给行业或企业带来的作用及影响帮助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有效的评估组织机构与个人具备的资源,主动拥抱变化和创新,才有可能在企业发展和行业竞争中持续保持领先。
在倾听了青年们的交流发言后,朱彦董事长点头表示肯定,并与在场的青年们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本书作者采用了很有价值的案例,思考分析了管理良好的领先企业在应对创新挑战时面临的窘境,以及新兴企业是如何把握机遇占领更大市场的过程。领先企业成熟的管理方法也严重阻碍了它们发展破坏性技术,而这些破坏性技术最终吞噬了它们的市场。延续性技术具有明确的市场和目标,而破坏性技术无可借鉴的参考信息,失败和不断学习是探索破坏性技术的必由之路。延续性技术和破坏性技术的共同的特性就是具有不断向上发展的趋势,而正是这种价值网络不断向上流动的趋势带来了动力。资源、流程和价值观往往是影响机构能力的三个主要因素,内部流程的运转决定机构的有效性,而价值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企业的文化密切相关。机构能力和个人能力并不对等,如何将个人组织在一起,为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创造价值驱动创新,避免通过错误的问题给出的正确的答案而做出错误的决策,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最后希望大家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多读好书,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更大的提升。
创新是一次旅行,而不仅仅是一个目的地。正如查尔斯·达尔文曾经指出:“能够生存下来的,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对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创新是一个不断学习、失败、探索和成长的过程。希望我们都能在这个旅程中不断发现新的自己,不断创造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