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主题教育进行到革命圣地延安去
上世纪30、40年代,“到延安去”是无数知识青年的信仰与追求。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奔赴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并指出,延安革命旧址“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每次来都温故而知新”。
4月10日至4月21日,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的第7天,润扬大桥分批组织党员干部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远赴千里,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开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主题教育活动。公司党委班子成员,先进党员代表及党务工作者参加活动。
延安市宝塔区延河东岸,延安革命纪念馆内,参观者、学习者络绎不绝,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幅幅陈列图片,正在向参观学习的人们诉说着中国共产党人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艰苦奋斗与上下求索。
学习团的第一站便是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新中国的摇篮。1935年至1948年,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年,可以说他们就是在这一个个窑洞中带领着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学习团一行在讲解员的领学下,透过纪念馆内陈列的文物、图片、仿制实景等追溯党中央在延安13年的革命历程,感悟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
王家坪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无一不写满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学习团一行走进杨家岭半山坡的窑洞里,听着讲解员讲述党中央在延安的艰苦岁月,看着窑洞中的简陋陈设,驻足在毛泽东同志亲自开垦的菜地前,党员感慨道:“他们在艰难困顿的环境下,带领全党扭转局势,走向胜利,是多么的伟大与不易啊。如今的我们应当牢记使命,将他们开创出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枣园革命旧址不远处的一块空地,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同志为追悼张思德同志召集会议,发表《为人民服务》的讲话台。学习团一行伫立在张思德同志的石像前,一字一句阅读着刻在石墙上的原文。“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读至此处,张思德同志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光辉形象立于眼前,这种坚持群众利益至上的精神让在场党员肃然起敬。
“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第二故乡。”梁家河村隶属延安市延川县,1969年北京1300多名知识青年在此落户插队,16岁的习近平曾在这里度过了7年的知青插队岁月。此次行程中,学习团一行来到梁家河,参观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插队时带领村民开挖的知青井、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梁家河村史馆、知青旧居等。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知青故事后,学习团一行深刻感受到了总书记与当地村民同甘共苦、水乳交融的深厚情谊。
本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主题教育活动是一次触及党员干部灵魂深处的思想洗礼,是一次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淬炼。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今后,公司将以本次学习为出发点,推动开展主题教育与发展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确保学以致用、学有所为,最大程度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